English

上海基础教育进入新时期

1998-10-28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谢军 实习生 高文 我有话说

近年来,上海的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:全面更新薄弱学校、兴建寄宿制高中……在这一个又一个令全国教育界瞩目的消息背后,上海基础教育面对21世纪又有什么新的打算?上海市教委主任张伟江近日就此接受了记者的采访。

张伟江说:“上海这些年来的基础教育发展不仅投入大,更重要的是战略明确,层次清楚,发展有序,从而取得了明显的成果。这方面最为各界称道的是今年将要全部完成的薄弱学校更新工程,这个工程从1985年开始,前后持续了十多年,一共进行了三轮。1985年开始的第一轮,硬件方面重点抓的是危房的改造、更新,教学上主要侧重于合格率;1990年开始的第二轮,硬件建设的重点已放在陈旧校舍的更新,教学的重心转到了开展教学科研;1995年开始的第三轮硬件建设的中心工作是盘活教育资源,教学的重点已转移到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上。每一轮的工作目标都十分明确,层层推进,效果显著。市委、市府对这项工程十分关注,将其列为上海教育的‘八大工程’之一,光是第三轮230所薄弱学校改造,市、区(县)两级政府就投入了6亿多元,新征土地116万平方米,增加占地面积74万平方米;校舍面积增加43万平方米,增加教室593间,增加专用教室1301间。经过改造,出现了一大批校园布局合理、校舍造型优美、教学设施良好的新颖学校。”

在薄弱学校更新过程中,上海对各区县农村的薄弱学校投入更大。市教委专门拨出“农村教育专项资金”,1997年投入5000万元,1998年投入1亿元。因此,在市区各校设施建设上新台阶的同时,上海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、教育水平也上了一个台阶。

为了配合薄弱学校更新,从整体上提高全市的中小学教育水平,上海市教委在大力抓各校硬件建设的同时,在软件建设方面也下了大力气。上海是全国率先宣布要在2000年前所有小学青年教师要达到大专以上、中学青年教师要达到本科以上学历的省市之一。

“上海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,上海的教育也应是国际一流的。上海的薄弱学校更新工程今年将全部结束,从明年开始,上海基础教育的主要努力方向将是学校的达标工程。上海兴建的11所寄宿制高中将成为上海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窗口。从受益范围来看,这11所寄宿制高中扩大了普通高中的教育资源,有力地缓解了当前持续的普通高中的入学高峰。这些学校的收费标准也都执行国家及上海的有关规定。自从改革开放以来,上海的人口分布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,大量人口向以前的郊区转移,再加上近年来上海的人口负增长,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对原有的教育资源进行调整,重新部署。11所寄宿制高中基本分布在城乡结合部,正是从上海城市发展的布局调整出发,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优化规划的结果,对带动周边地区教育有深远影响,必将加快上海城乡一体化的进程。”

通过张伟江的一席话,不难看出上海兴办现代化寄宿制高中旨在抢占面向21世纪教育发展的制高点,率先在当前基础教育中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典范,以推进一流基础教育的进程,与上海现代化城市发展相一致。正如上海市委书记黄菊所说:“实现上海的战略目标,应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,积极发展各类教育,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。同时也必须集中力量办一批水平更高、设施更好的学校,培养出一批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。”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